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春分到,沉睡很久的英雄“武汉”马上就要苏醒,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和拼搏下,湖北各城市的上空也都升起了久违地烟火气息,在段满怀期待地时间里,湖北幼教也未曾停下脚步,即上期由中国发明协会学前创新教育分会联合夏宇虹省级名师工作室共同举办的“我是防疫小卫士——抗击新冠肺炎家庭亲子创意作品网络交流研讨活动”第一期湖北武汉幼儿创意作品分享及云教研交流会后,湖北幼教界掀起一阵热烈的浪潮,3月27日下午2:00湖北省幼教人齐聚云端,在期盼中第二期的“空中”教研如期而至。硚口区崇仁路幼儿园李菲园长担任此次教研活动的主持工作,北京市特级教师沈心燕、首都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博士徐慧芳、教育部职业院校教育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7-2020年)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夏宇虹担任本次活动评委,与湖北50多家园所、500名幼教人一同探讨作品中所蕴含的幼儿发展之价值。
本期空中大教研将以程淮会长所提出的“3w学习模式”,即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怎么办(how)为线索开展,在上一期的教研中通过8幅作品紧紧抓住“防疫”的关键点,主题涵盖“吃、穿、用、行”等主题,突出创新理念,各具特色。打开了老师们的创新思路让大家知道了现在我们正在做的“是什么”,本次教研,将通过“为什么”开展研讨,一起探寻为什么?——“幼儿的发展之价值”。李菲园长就此次教研活动的议题、流程以及规则进行了介绍,本场活动延续第一期的流程,根据作品内容共分为三大板块,通过三个园所指导教师的分享,让空中教研室的专家、园长以及老师们对三幅作品进行充分了解,根据本期议题“为什么”展开空间研讨,最后由三位专家进行专业性评价,帮助教师们理清思路,找到正确方向,打开教师们的创新思维。
第一板块:崇仁路幼儿园
作品名称:《机器人医生之社区医生》
作者:王泓宇
创意说明:
新冠病毒的爆发啦!为了病人快点好起来,医生伯伯、社区阿姨好忙啊!我希望大家快点好起来!我设计了社区机器人医生,专门给新冠病人上门送药和打针。社区里住的每位居民都可以通过门口的可视门铃呼叫社区机器人医生,也可通过社区群用语音联系机器人医生。这样独自在家的爷爷奶奶也可以享受到机器人医生的上门服务啦!这个社区机器人医生可不一般哦!它体内有个医药箱,里面有各类常备药品,可以根据大家的登记,准时将药送到,也可以为大家测量体温。并且机器人医生会连接医疗保健网,很多需要打疫苗的我的同伴-宝宝们不用出门也能打针。社区机器人可以让医生伯伯们稍微休息下!在社区检查身体,避免大家交叉感染。希望以后机器人医生能够在社区、医院、幼儿园里发挥他们的能量,为人类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
作品一发出便引起教师们热烈的讨论,在而分享教师也提出疑惑:“在以绘画形式呈现的创意作品中,怎么才能让画面突出创意意图?老师的关注点、指导重点应该在哪里?”
针对老师们发言以及周老师的问题,沈心燕专家给予专业建议:“机器人医生之社区医生,这样一幅作品,打动我和老师们共同的地方是整幅作品呈现出来满满的爱和深深的情,以暖色调为主的画面给人以温暖,画面结构丰满主题内容看更是丰富,最让我惊喜的有三个地方:亮点一,利用对比的方法来刻画明暗对比两条线索,将温暖、阳光、繁花似锦的社区环境与新冠病毒的穷凶极恶和肆意侵入人体的这条暗线形成了一种明显的对比。亮点二:老师的介绍非常详细。能够让真正了解机器人的强大,替代社区的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的工作而使他们能少一份危险,多一份安全。亮点三:通过二次创作,不断的完善、丰富作品,以此引发孩子深度思考不断挖掘生发创意,引导孩子不断地观察生活、发现问题、想象创造、建立问题和解决问题之间的联系能够通过画面,对方案的设计,有理有据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沈心燕专家指出,绘画不是绘画,而是一个孩子解决问题的一个思想方案。它是可以帮助孩子建立一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的模式。
同时沈心燕专家也针对作品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通过机器人身上的按钮引发孩子的思考与联想,结合实际,孩子现在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最重要的是需要记录孩子的思想,通过对机器人的思考来表达孩子的思考过程,以此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发散性、思维的独特性和精密性,通过老师的提问,让孩子进行阐述和解释来不断地去促进孩子思维发展这种思维的发展可能对孩子来说是更珍贵的,也更值得记录的,通过记录发现教育的缺失,以此来反思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引导孩子,也为我们的教育提供更好的依据。
第二板块:黄冈市第二实验幼儿园
作品名称:《抗疫飞车和胶囊战士》
作者:陈炳睿
创意说明:
每天听家人讲这段全国人民抗疫期间的各种事,全国的医护人员、警察叔叔、志愿者们齐心协力共同对抗新型冠状病毒,我想到画一个救护车,关了一些被打败的坏病毒,在前进的路上,还有一些带口罩的胶囊战士帮助医护人员打败了病毒,战士们形态表情各异,车上还有一面飘扬的红旗,代表着中国必胜!爸爸说:“没有什么困难能打到英勇的中国人民!”我们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小姨都在抗疫一线,我也希望自己以后能像钟南山爷爷那样,发明出胶囊战士打败病毒!中国加油!
经过500人教研团队的热烈探讨,徐慧芳专家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作品进行了分析并对创造力的定义进行了解读。通过这幅作品可以联想到创造力定义的第一条和第二条。作为一个儿童创意作品,它体现了儿童的创造力,在孩子创意的过程当中,体现了孩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作品所具备四个亮点。
首先是问题解决的过程,运用了创造性问题解决策略,孩子通过遇到挑战、产生想法、准备行动、规划实施进行发展创造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在这幅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创造力的另一个特点:“经验重组”。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儿童创造力的体现,他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突破框架的能力,这幅作品非常具有孩子的特点。他把胶囊、病毒以拟人化的形象出现的,把不同领域的经验结合起来,联合起来产生一个新的形象,产生丰富的有创造力的作品。
第三独创性鲜明,陈炳睿小朋友能够进行远距离的联想并且所绘制的项目已经脱离了原项目的功能和意义,创造出一个新的形象。例如:一个胶囊战士能够直接的战胜病毒,取得抗疫战争胜利。
第四个亮点可以从这个作品中感受到孩子纯真的感情。希望能够尽快地战胜病毒,能够保护好自己周围的朋友和亲人,对抗击疫情的一线医护人员的崇敬、崇拜的心理。将自己内心的愿望通过绘本展现了出来。
第三板块:晨光第二幼儿园
作品名称:《我们不怕你》
作者:贾思乐
作品简介:
《我们不怕你》来自晨光二幼的疫情下的第三类主题故事:《英雄的武汉》,小作者用质朴的语言描述了他的感受“越来越多的病毒入侵,我们很害怕,许多,许多的白衣天使和英雄超人,和我们一起并肩作战,我们看到了希望!”疫情下医护人员在孩子眼里就是天使,而许多为保护武汉而努力的人就是超级英雄。在这些平民英雄的影响下,小作者大喊:“病毒,我们不怕你!”小小的勇气就产生了。钟南山院士说武汉从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那英雄是什么?英雄不一定是枪林弹雨中的舍生取义,英雄的武汉是普通人尽自己的能力和职责为武汉在坚守、拼搏和不放弃。这是勇敢的教育,也是责任和担当的教育。
晨光二幼分享教师凃亚琳老师表示,该园系列绘本通过长江日报等主流媒体平台的宣传报道,已经取得了10.9万的点击阅读量,结合空中教研室老师们的评价,夏宇虹专家针对这幅作品进行专业引领并提出建议:
贾思乐小朋友的这一个《我们不怕你》立体绘本从画、做、说、演四个方面综合展现,针对这幅作品有以下几点感受。
第一:回归儿童的学习本质,解决问题。晨光二幼的老师们站在一个较高的站位,在百年不遇的疫情之下,帮助幼儿建立有益于终身发展的好习惯。提高幼儿公共健康意识,萌发幼儿公民意识、国家意识甚至是全球意识。将养成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契机,先后征集了100多个家庭在疫情之下的真实感受。100多篇故事,从幼儿可以理解的科普、生活、品格、世界观、文化等多角度出发。提炼了六个章节。知行、动行、德行、思行、共行和自然等讲述了六类故事。有关于科学认识病毒的故事、有关于生活幼儿自主建立的生活好习惯的故事、有好品质守护用武汉的故事、有疫情之下孩子心愿故事和疫情之下有关人和动物的故事,也有疫情之下节气故事。晨光二幼在这样的一个百年不遇的疫情面前,从幼儿园整体的背景。关注整个教育的公共卫生教育的契机,回归到儿童学习的本质。当孩子发现了疫情这样的一个大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之后,那么他是如何来解决问题的呢?
第二学习方式的改变,问题化学习让我们看到了所有的教学必须是以孩子的学习为主线去设计的。小作者用质朴的语言描述了他的感受,疫情之下医务人员在孩子眼里就是天使。医生是英雄。那么我们平民百姓也是英雄,其实孩子也是武汉的英雄。这种勇敢,拼搏和不放弃。也是责任和担当的一种教育。把百年不遇的疫情和如何来促进孩子的发展相结合,把问题化与情境化紧密联系。晨光二幼引领家长与孩子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化作教育的契机,非常难得。
第三疫情之下教学模式的变革,也就是家园互动式活动课程的研发。疫情之下,让孩子们通过经验获得来的重构知识。让家长成为教育的共同体。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学习者。利用孩子对世界的完整认识,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这幅作品同时让人非常非常感动的是在立体绘本的制作过程中所用材料都是利废利旧,体现出低结构、情境性、儿童性三个特点,孩子作为主角,在这样的创作中感受到自信、乐趣、战胜疫情的勇气。家长在这个过程中和孩子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老师,家庭,孩子,幼儿园形成了一个多维的共同体,促进孩子整体的发展。
夏宇虹专家表示,对于这一幅作品,晨光二幼是进行了整体的构架,把控教育契机形成的英雄武汉系列的作品,具有连续性的群体行为,真正体现出了家园互动,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调动家长参与其中,成为教育的引领者。
最后夏宇虹教授提出专业化建议:在疫情全球大爆发的现实面前,我们的教育如何能够面对国际化?如何将教育契机延伸到国际化?如何使我们的教育深层课程不断地研发。在把控整体教育契机,疫情全球大爆发的过程中,如何新的拓展和生成?
在夏教授给我们留下的思考中,中国发明协会学前创新教育分会联合夏宇虹省级名师工作室共同举办的“我是防疫小卫士——抗击新冠肺炎家庭亲子创意作品网络交流研讨活动”第二期湖北武汉幼儿创意作品分享及云教研交流会缓缓落下帷幕,但“空中”教研室中热烈的讨论声却久久不能平息,大家都仍沉浸其中或思考、或回味、或畅想,湖北“大教研”模式的延续,为湖北幼教人在这疫情之下搭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不光是湖北幼教人“空中”教研的连通,更是我们一同发现、一同创新、一同改变的桥梁,形成家庭、幼儿园、孩子、老师、家长多维共同体,帮助孩子一同塑造美好的未来。